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外媒称中国人把就业带到非洲:那里像30年前的中国

[复制链接]
查看: 4138|回复: 0

5834

主题

6714

帖子

22万

积分

管理员

网站创始人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9167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3 04:0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参考消息网9月1日报道津巴布韦《先驱报》网站8月31日刊登题为《中国为什么把就业岗位带到非洲》的文章称,中国不是唯一的制造业大国。甚至在就业岗位向中国转移的同时,它们也不会永远待在那里。
       文章称,事实上,部分中国制造业已经转移到了你或许意想不到的一个地区:非洲。新书《下一个世界工厂》的作者孙媛(音)研究了这一转变,她认为这是一桩大买卖。
       “美国人在店里买到的许多东西是中国企业生产的。”她说,“但生产地点不在中国,而是非洲。”
       孙媛提到莱索托,一个位于非洲南部的小国。当地有数十家服装厂为牛仔裤品牌Levi's、柯尔百货和沃尔玛超市提供商品。
       文章称,厂里工人可能是莱索托人,但厂主是中国人。据孙媛估计,到目前为止仅有大约5%的中国制造业转移到非洲,但即便这样的比重也足以改变莱索托等非洲国家的经济状况。
       此外,孙媛认为美国人同样应该认识到这一趋势的意义。
       首先,这为美国企业提供了机遇。比如,中国建筑企业会来非洲建设铁路、港口、桥梁等超大型工程,这些工程用到的设备常常来自通用电气、霍尼韦尔等美国公司。
       美国人应当留心的第二个理由与生意关系不大。孙媛指出,美国积极参与非洲扶贫事业长达半个多世纪,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许多非洲国家依然极端贫穷。
       “现在有了巨大的新机遇,非洲可以利用中国制造业投资来实现工业化,真正改变经济结构。所以说,美国长期投入资源、希望实现的那个(扶贫)目标,现在迎来了历史机遇。”
       孙媛认为,在中国的助力下,工业化能够帮助许多非洲国家摆脱贫困。她向记者讲述了艾哈迈德·易卜拉欣的故事。易卜拉欣在尼日利亚贫困地区长大,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教育。和许多年轻人一样,他来到城里找工作,打过一些零工,但时间都不长。
       后来,他给一位考虑在尼日利亚建厂的中国商人当司机。在证明自己的能力之后,易卜拉欣一路做到管理岗位,现在可以给自家兄弟和部落亲戚安排工作了。他本人则过上了稳定的中产生活。
       倒也不是说中国进军非洲的过程处处都是鲜花。缺点同样存在。推动工业化进程绝非易事,对美国来说不容易,对中国来说同样不容易。
       但总的来讲,孙媛坚信中国投资非洲是个好现象。
       “中国自己通过上一代人的努力,经历了最卓越的脱贫历程,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她说,“吸引外资是实现这一成就的原因之一。”
       同样的转变也会发生在非洲。事实上,孙媛与中国商人谈论埃塞俄比亚和尼日利亚城镇时,许多人告诉她,那些地方“很像我老家30年前的样子”。(编译/刘子彦)
资料图:上海世博会迎来莱索托国家馆日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服务华人社会,打造交流平台,架设中巴新友谊金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图文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CopyRight 2016 巴新中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2021023911号-1  技术支持:金纯.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