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先行军@带路足迹| 无法逾越的价值观鸿沟,中企在非洲遭遇“投资郁闷症”

[复制链接]
查看: 3898|回复: 0

5834

主题

6714

帖子

22万

积分

管理员

网站创始人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9167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3:5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凤凰国际智库非洲观察员郑凌涛
编者按:
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非洲这片遥远且原始的大陆。
据商务部统计,2016年中国对非洲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3亿美元,覆盖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有望连续第八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当非洲草原在彻夜不眠的灯光与隆隆的挖掘机声中惊醒,各种潜伏的矛盾也渐渐涌现。中国企业抱怨国内治理公司的经验一到非洲就失了效,非洲员工也慢慢放弃了“改造”只懂闷头赚钱的中国老板的希望,逐渐接受了高强度的工作。
随着“一带一路”中非合作继续推进,两种迥然不同的文明的碰撞由表及里,日益深入。在看似无穷无尽的劳资纠纷背后,其实是更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冲突在阻碍中国进一步前行。信仰为无的中国人该如何对非洲人的“富足”感同身受?中国企业又为何不能像欧美公司那样,在非洲文化土壤中如鱼得水地牟利与生活?
本期《先行军@带路足迹》聚焦中企进驻非洲产生的劳资矛盾。在非洲调研多年,凤凰国际智库观察员郑凌涛采访包括中铁七局、三一重工、赞比亚中国银行等在内的40余个大小的非洲中企,走访五个非洲国家,从最直观的角度切入,帮助中国企业除掉“民族”滤镜,重新审视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扩展之路。
给钱也不加班?中国人不懂非洲人的从容
来非洲的中国企业投资者通常抱怨,每次发工资后就几乎找不到工人了。一个月300美元的薪水,不是全喝酒去了,就是买个手机玩。如果你要他们加班,他的回答会是:什么,加班?给加班费也不干。中国人不懂,有钱为什么不赚?
但是为什么要赚这么多钱?非洲人也不懂。当金钱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时,非洲人就会显得格格不入。中国人眼中的赶工期、挣钱、攒钱,对当地绝大多数人来说似乎都是另外一个世界的逻辑。相较于中国人“拜金式”的生活方式,非洲人似乎有着自己的“小幸福”。而在观察员所生活的赞比亚,这种幸福感被发挥到了极致。
在部落里,有商店的地方一到晚上就会放起非洲音乐,大家就在店里的平地上一起快乐地歌舞,感谢神灵给大家带来的快乐生活。跺脚、拍手、捶胸、捶腿……伴随着自由的节奏,各种欢乐的颜色仿佛在空气中炸裂,焦虑、迷茫的情绪被这片土地排挤到了天边。“活在当下”的洒脱和自由刻在了非洲人的骨子里。他们喜欢快乐的生活,也会追求精神上的信仰,把每一天都当成享受。
非洲人过着原始的部落传统公有制生活。在赞比亚,一个人从上学到坟墓,都有低水平的保障。非洲人有自己的原始宗教,也有伊斯兰教、基督教。精神生活的丰富让他们在物质相对贫困的条件下过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也让他们无比乐观和自豪。尽管疾病与战乱不断,但非洲人从未将苦难当作生命的主旋律。他们不会想以后会怎么样,也不想像中国人一样成为工作的“苦行僧”,而是抓住每时每刻想要溜走的快乐。
非洲安哥拉
文化迥异的中企,来到非洲磨砺重重
如果说西方人给非洲送去了圣经,带走了黄金,那么中国人则给非洲送去了工作,带来了抱怨。
截止到2017年5月,共有49家央企部分在非洲开展业务,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大约承担了417项大型项目。当然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中国公司。他们大多集中在能矿合作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制造(含农业合作)三大领域。
自从2016年中国与埃及签署了“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非洲也就此成为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一环。于是越来越多的逐渐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怀揣着各种期待来到非洲,想要大显身手。
在非洲,中国的印记无处不在。央企承建了超过6000公里公路、铁路7500公里、16个大型港口、十多个机场、90%的水电站、30个城市的供水和农业灌溉工程。而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规划建设,到使用运营,再到后期维护,就代表着其所创造的大量相关工作。
然而现实总不是百分百的美好。中国企业的确促进了非洲国家制造业水平的提升,但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中非之间的合作起步晚,企业在进入非洲的过程中,通常会引起原宗主国的敌视;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与当地原有经济的再平衡过程,需要中国企业适应当地情况,与当地民众共同协调发展。
在有着巨大文化差异的中国与非洲之间,各种故事恐怕才刚刚开始。在赞比亚,有两家著名的中国通信工程企业雄心勃勃地经营着。其中一家的员工“自豪”地告诉观察员:“这里的通讯网络,无论固话还是移动电话、互联网,全部由我们架设。”
而另外一家的中国员工则感慨的说:“真不知道在给非洲造福还是作孽,几年功夫下来,凡是人迹能到达的地方,甚至人迹没有到达的地方,都给他们架起了电线杆、拉起了电线,早先那种纯原始的生活方式恐怕是不好找了。”在修路,造厂,架线的过程中,各种破坏难以避免。
非洲员工对中国老板们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非洲人很是不能适应中国企业“家长式”的作风。观察员采访了一位来自中国的小煤矿老板,他开采非洲的煤矿,然后转手销给中国的铜矿大公司。在谈到跟当地人的关系时,他撇撇嘴说:“这些年不好管了,动不动罢工闹事,早先的时候不听话我们都可以随便打。”与此同时,非洲员工也在抱怨,他们对于自己的中国老板似乎已经不抱希望,“我们几乎没有休息日,只有星期天能休息半天,甚至有时候圣诞节也要上班,而且完全没有加班费。”
除了这些矛盾,对于只想获取超额利润的中国企业,当地的法律永远有隙可乘。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部分企业把假冒伪劣带到非洲。商品质量问题是中国商人带来的很大的问题。在有信仰的非洲人看来,以次品冒充合格商品是一种不可理喻的行为,“这不是一种好人的行为,在宗教信仰里也是不被准许的。”
当地的法律一般沿用英法,有严格的劳工保护法律。但却有很多中国企业在用工上不遵守法律,他们雇工不签合同,不缴保险,克扣当地员工工资,发放低于所在国规定的最低标准的工资,节假日强迫员工上班,还不支付加班费,随意解雇劳工,最终激发劳资矛盾。
当地人通常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一些在非洲的中资企业,时常会接到当地法院送来的传票。他们之中甚至还有把老虎机拿到非洲当游戏机经营的人,这种事也时常被当地管理部门发现并惩治。
“中国人就只是来挣钱的。”当地工人这样不满地评价。中国人在非洲显得愈发急功近利之时,积累下的矛盾就像一个个潜伏的炸弹,埋藏在中非友谊飞速前进的铁轨下。
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劳资矛盾
在《中国投资在非洲:工人的机会或威胁?》的封面上,一位中国男子面对着大批抗议示威的黑皮肤非洲人愁容满面。当地人手举标牌,写着诸如“中国人必须遵守法律、尊重劳工权益”等标语。劳资矛盾一直是中国企业水土不服的病症。近年来,尽管中国企业的业绩一再上涨,他们最为头痛的工会谈判问题仍然没有完全解决。
“没有经验”是中国企业家在谈到如何与工会相处时最常用的词。“国内的工会好多都是人事经理兼任的,哪有这么多麻烦。”中国企业主这样抱怨。这是国内的现状,也许在国内还未酿成风暴,但拿到国外去则是很大的短板。每年一度的工资谈判都会让资方付出更多的人力资源成本,而罢工和游行则是当地员工最有力的武器,过程中难免产生更加激烈的冲突。例如2006年,谦比希铜矿的工人为了反对拖延支付工资而自发罢工,进而引发骚乱,混乱中有两名示威者被枪杀。
面对利益冲突,中国人往往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说教别人,而不是直指矛盾,在处理非洲劳资问题上同样如此。观察员所采访的一位小企业主就试图通过与非洲人“讲道理”化解矛盾,他这样劝说埋怨的员工:“现在全球金融危机还没有好转,中国企业的投资对当地是有着重要意义的,需要你们支持。工会怎么能和企业的利益对立起来呢?我们应该是一致的嘛,只有企业发展好了,每一个人的利益才能有保障;否则企业跨了,我们拿什么来保障工人呢?”但是在价值观和文化上迥异的非洲人看来,他们显然无法理解这与自己被拖欠的工资有什么关联。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到要遵守当地法律,尊重劳工权益,同时也在学会使用当地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仅仅遵守法律法,运用律是不够的,还需要从生活细节,到社会理想的层面上去融入非洲。例如中色集团在非洲的各个企业在试图承担很多社会责任,包括捐助当地中小学、修建医院、捐献公共汽车站的遮雨棚等等。
然而这种“中国式公益行动”依旧存在问题。因为当地人会把钱更多地用在宗教信仰方面,比如说修建教堂,举行原始宗教活动。非洲人是有宗教信仰的,这一点与大部分中国人很不一样。一位非洲友人这样问观察员:“你看起来是个好人,但为什么不信教呢?”原来在他们的意识里,只有坏人才不信仰上帝,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大多数中国人不信宗教的事实。中国企业需要理解到,宗教占据了非洲人的人生中很大一部分,他们也愿意为之花钱。
而当地印巴人、西方人的企业就没有这样严重的问题。因为他们在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种族融合等方面都与非洲有着更加人性化的交流与合作。西方人为非洲传播了基督教,也推行了英国或法国的法律制度,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社会理想都能与西方相融合。相同宗教信仰、相似的文化背景,让他们在与当地人相处时,变得如鱼得水。
随着“一带一路”逐渐走上日程,中国人究竟要在非洲建设自己的“后花园”,还是各国共享的“百花园”?这关键要看中国怎样处理各种矛盾,平衡利益与友谊的关系。
赞比亚街头
中国怎样处理各种矛盾?平衡利益与友谊的关系
对于非洲大陆来说,中国企业的开发忧喜参半。当中国的首都已经变成了雾都,那么如何避免这片美丽而单纯的大陆重走中国的老路?非洲人有自己的发展方法,他们有对自然的敬畏,有对神灵的感恩。所以他们已经在尽量避免让中国人在非洲大陆过度开发。比如在加纳,当大量中国人涌入开采金矿时,部分矿区由于非法开发而被整顿。加纳政府还成立了打击非法采金专项工作组开展执法行动。
非洲需要发展,但不是中国式的发展,我们更要避免把某些不好的做法带到非洲。就目前来看,非洲人的发展是适度而且合理的,各项法律也相对健全,并未出现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的情况,因此中国企业也不可能在非洲这样的地方超出当地的发展制约,只要遵守当地法律,融入当地文化,就能获得不错的发展机会。
除了基础设施投资,非洲的文化同样是一个潜在的经济闪光点。非洲原始的文化、民俗、宗教,都是历史浪潮打磨出的珍宝,如果在过度开发中就此消逝,未免太过可惜。例如马孔德木雕就在中非合作中架起了一座艺术的桥梁,为中国企业挖掘非洲文化瑰宝指引了一条和平之路。
那些手工刻磨而成的木雕,被叫做“黑精灵”,根植于马孔德人的生活和宗教信仰,充满了生生不息的活力与民族性格。中国企业家李松山在被“黑精灵”迷住的20余年中,收藏了一万多件马孔德木雕,每一尊都记载着他和马孔德艺术家们的真挚感情与中非文化的融合与交往。他与本地人之间的关系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老板与工人、收购者与创作者的单纯利益关联,建立起浓浓手足情,结下了牢固深厚的友谊。在马孔德艺术发展史上,李松山用双赢的方式树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李松山之所以能够找到认识非洲最繁华的一扇门,更因为他对这个瑰丽的文明打开了心扉。非洲人曾经历过与中国人相同的命运,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直到今天,非洲的很多知识分子,对中国的情感不在于中国的经济崛起,而在于中国从社会思想变革的底色中不断地前行,甚至在转变世界的思想,而这一思想将在根源上瓦解帝国体系。
因此,中国人需要站在非洲人角度去看这片大陆。在非洲就要回归非洲原生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免发生目前这样的文化价值观冲突。其重点不在认识论,而在价值论。这是目前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拓展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根源。这个问题值得在非洲的中国企业和中国人深深的思考,否则非洲人能看到的只有因沉浸在自己世界中而“扭曲变形”的中国人。
几个世纪前,我国的郑和船队就曾到达过非洲。今天,“一带一路”的倡议再次把中国企业带到这个生机盎然的地方。在留下美好建设成就的同时,希望我们也能为中非友谊做出自己的努力,与非洲不同民族和文化“交而通”,而非“交而恶”。
非洲是块待开发的宝石,他有着自身的原生态和美丽的心灵。我们在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时,需要有文化的融入,文明的进步,更有中国人自身精神面貌和素质的提高。

服务华人社会,打造交流平台,架设中巴新友谊金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图文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CopyRight 2016 巴新中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2021023911号-1  技术支持:金纯.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