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磅信号显示:高层已做出选择!

[复制链接]
查看: 2891|回复: 0

5757

主题

6637

帖子

22万

积分

管理员

网站创始人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8749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16 08:0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继昨日人民币中间价下调1136个基点,引起市场各方强烈关注后,今日央行公布的人民币中间价为6.3306,较昨日的中间价6.2298再贬1000余点,贬值幅度1.6%。

笔者认为,高层思路已经从保资产转向保经济。

我之前多次提过三元悖论,即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独立的货币政策、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不可兼得。在我国虽然对民众实施一定额的资本管制,但跨国资本是任意流动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在货币政策的独立以及汇率的稳定中二选一。过去很多年人民币基本上是盯住美元的,即便在汇改后也基本如此。这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我们大多数时候的货币政策没有独立性,或者说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很差,这几年更是越来越弱。


很多人说怎么货币政策就没独立性了?我们不是经常通过降/加准、降/加息,甚至印钞票来调节利率和通胀/通缩的吗?


首先我们的实际利率长期和官方利率长期维持高差价,期限错配严重等等问题就是货币政策失效的最好证明。


其次,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无锚印钞。给一组央行的数据:2000年我国的基础货币为3.45万亿,外汇占款为1.5万亿,M2为11.9万亿。这15年来,我国的基础货币增长规模为30.57万亿,增长幅度为986%,但其中非外汇占款的基础货币增长规模仅为2.54万亿(图中绿柱减红柱),基础货币增长几乎都由外汇占款的增长而来。因此政府没有乱印钞票,或者退一万步来说,即使乱印钞票,其规模也不会超过2.5万亿人民币。而同时期我们的M2增长规模为108.96万亿,增长幅度为916%,增长的比例也是对应外汇增长的比例的。我国这十五年来的准货币累计规模为87万亿(外汇成为全社会信贷资金的源头,结合准货币体系在消费者信贷的刺激下,全社会信贷繁荣导致准货币增长规模快速而庞大)。



由于经济向好、加入WTO、人口红利、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导致外汇在过去三十年源源不断流入中国,M2在外汇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越来越庞大,而M2总量越高,房地产、商品、股市等资产价格以及信贷总量也越高,在工业化、城镇化初期是非常有帮助的。但到了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这反而会拖累产业转型升级进程,逻辑是:资产泡沫情况下资产收益高过实体收益,资本脱实向虚。


所以到底要保增长还是保资产,现在到了不得不选择的时候了。


毫无疑问的,在汇率市场化后,国家已经对“克强不可能三角”做了选择——即要求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保经济发展,而放弃固定的汇率,寄希望于汇率贬值带动经济的复苏来抵消资产价格下行的压力(从各方面对企业的调研显示,贬值幅度可能需要20%甚至更多,即美元对人民币回到1:7甚至1:8,才有很好的拉动出口带动经济的效果)。


当然,央行面对汇率短期的大贬值压力非常巨大的,不仅仅是资本市场资金流出以及企业外债的压力。更重要的是,由于预期管理做得非常不到位,极可能会导致杠杆套利资金的踩踏,这就好比之前股市杠杆资金平仓引发的流动性崩盘一样。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什么是杠杆套利资金。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全球主要国家的利率均出现下降,近两年更是长期维持0-0.5%之间的极低利率(欧洲甚至负利率),而我国虽然在08年的利率也下滑过,但此后因为各种因素(出口依然很好,货币投放过大导致通胀,资源错配导致民间利率高企,产能过剩不出清等等)实际利率自2010年来一直居高不下,同时人民币在2010-2013年期间仍在不断升值,这给了外资极好的套利空间(即便是14年开始人民币开始双向波动,但也并没有出现太大的贬值)。就算不考虑人民币升值的因素,用最保守的5%银行理财产品利率为套利标的,外资也能轻轻松松通过1%不到的资金成本套取4%的无风险收益,而且因为是无风险收益,必然导致高杠杆行为。这些热钱的最终流向大部分是房地产,小部分流入资本市场和其他实体经济,这也是为什么2010年来房地产越调控(越加息)越高的逻辑。理论上,套利资金越多,流入国内的热钱越多,国家需要对冲的热钱也越多(为什么我们的存款准备金全球最高,很好理解),而越是加准加息对冲,就越太高利率,这就是一个标准的杠杆正反馈过程。


国家自然意识到了这些杠杆资金的危害,所以去年开始重手打击虚假贸易套利资金以及地下黑市。


悲观情况下,在中国实际利率下降(降息降准+债务置换)、外汇贬值、资产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套利资金一定会选择流出,且就像进来的时候杠杆带来的正反馈一样,出去的时候一样是正反馈的,资金越外流外汇越贬值,资产价格越跌,利率越低,比如热钱流入时房价的飙升程度和流出去时的下跌程度会是一样的。但套利资金的离场和进场不同的是,流入时的资金是逐步的,汇率上涨也是连续逐步的(资产价格上涨也一样),而现在要出去时的汇率是一次性暴跌的,由于预期管理不到位,极有可能引发踩踏,导致资产价格的崩溃(毕竟五倍杠杆面对贬值5%就要损失25%啊)。


希望这种悲观的情况不要出现,因为一旦出现,我们会束手无策(股市杠杆崩溃时可以用万亿人民币救市,汇率崩了我们哪里来的万亿美元?央行自己印美元?)。


理性客观的看,我相信央行敢贬值就一定是做好准备的,所以我认为短期不会出现人民币和资产价格的崩溃(除非小概率事件发生),本来央行汇率市场化也是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准备。但长期看,那就不一定了,汇率的贬值和资产价格的下跌与否是取决于经济的衰退与否,如果股市、国企、经济、法制、土地、体制等市场化改革成功,那么我强烈看多中囯,未来就是中美的G2世界,反之大家自求多福吧。


而对于资本市场和房地产来说,国家既然选择放弃保资产价格而转向保经济发展(希望用经济的复苏来抵消资产价格下行的压力),那么大家就不要对股市、房产这类资产有太多的预期,且要做好着落的准备,不论软硬(国家也多次强调注册制不会延期,意味着急需要利用股市直接融资来缓解实体融资压力)。


最后,是截止今天14点的最新汇率,可以看到人民币短期暴贬仍在继续,且离岸与在岸的基差高达1100点。



服务华人社会,打造交流平台,架设中巴新友谊金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图文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CopyRight 2016 巴新中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2021023911号-1  技术支持:金纯.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