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铁要恢复350km/h了!背后故事,值得每个中国人警醒!

[复制链接]
查看: 3687|回复: 0

5834

主题

6714

帖子

22万

积分

管理员

网站创始人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9162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2 20:2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高铁风云录》作者表示,中国高铁明年将提速至350公里时速。据了解,该作者系高铁行业内部人士,曾披露“中国高铁招标幕后:中方代表摔茶杯镇住日方代表”等细节。
此外,另一消息源澎湃报道称,“据多方可靠消息,铁路总公司近日开会,讨论中国高铁恢复运行时速350公里等问题。预计明年初,从京沪高铁开始逐步恢复350公里运行时速。”
这事儿貌似已成定局。
在鼓掌之余,内参君不禁想:高铁真的是提速吗?非也,非也!其实,2011年7月前,中国高铁的速度,一直都是每小时350公里。这次只不过是恢复到原速度,“达速”而已。
高铁重回350公里时速,颇有点像鲁迅先生所说的:“苍蝇飞了一圈,又回到原点!”
中国高铁提速的缘起,需要追溯到2011年的高铁降速。高铁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最大的波折,就是2011年7月23日晚上发生的甬温线事故:从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动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动车发生追尾,造成40人死亡。
一时间物议汹汹,不仅指向了高铁这一新生事物,而且指向了中国的经济模式。记得一篇上纲上线的“中国,请放慢脚步等等人民”的煽情之文疯传,很多人金刚怒目,大爆粗口,甚至要求“泼脏水乃至泼掉孩子”。众口铄金,口水差点把高铁淹死。
迫于舆论压力,高铁开始“降速运行”——设计最高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按时速300公里开行;设计最高时速250公里的高铁,按时速200公里开行;既有线提速到时速200公里的线路按时速160公里开行。这意味着,除了京沪高铁等少数高铁保持300公里的运营时速外,大多数线路均回到了2007年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前的状态。
采取这种“降速”的折衷办法之后,还好,高铁没有下马,而是始终在党的领导下保持高速发展,成为了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也成为中国制造走出去的一张靓丽名片。但代价是,4年来,我们的高铁一直以低于设计时速来运营。有人形容,这是“奥迪”当“奥拓”开,浪费相当大。
我们政府是有魄力的,力排众议,高铁即将恢复350公里的时速了。4年啊,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中国社会,为自己的不宽容,付出了显而易见的代价!
非专业人士理解专业问题,容易流于一种想当然的片面。比如,甬温线事故发生原因,很多人第一感觉,是因为高铁速度太快,进而推导出:列车越慢,追尾事故的严重性越低,越安全。其实该想法大谬不然,高铁安全首先应该保证的是不发生追尾,而不是以何种速度追尾。实验证明,高铁速度越高,脱轨系数越小。
回头看,把甬温线事故的责任安在高铁头上,堪称”冤假错案“。当年甬温线事故的列车运行速度只有100公里/小时左右,根本与“高铁”是两码事,事故原因也非轨道和机车,而是信号设计等运行指挥系统出了问题。中国高铁本来就是按照350公里时速设计的,目前世界上运营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是日本的东北新干线,最高时速320公里,其最小曲线半径4500米,而京沪高铁的最小曲线半径是7000米。实验表明,在京沪高铁上即使以时速430公里行驶,也比目前日本新干线时速320公里的列车更稳定、更安全,承受350公里的时速更不在话下!
涉及专业领域的事,普通民众就是乌合之众。该由专家决策的领域,就该让专家负责。然而,铺天盖地、上纲上线的社会舆论,让这个本应该属于专家的领域,被大众意见所绑架。很多的所谓大V,凭借一些感性认识,迅速发出了“高铁只能是高速运行的活棺材!该刹刹车了”等言论,一呼百应,成了正义和公正的化身。然而,今天高铁恢复原速度,证明他们其实是错了。去年,这位大V又发微博称:“南京—上海动车;上海—杭州动车;杭州—宁波动车……快捷、方便、效率……我喜欢乘咱们的中国高铁。”
然而,这已经是降速三年之后的事了。
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要经历艰难的阵痛,关键是社会能否宽容这种创新,能否平常心待之。高铁也不例外。
高速铁路诞生50多年来,一共发生了三次重大事故。加上甬温线动车事故这本算不到高铁头上的事故外,1999年德国ICE事故死了100人,2014年西班牙高铁事故死了79人。对于这些事故,德国和西班牙社会都比较平静和包容。但在中国社会,则掀起了轩然大波,面临汪洋肆虐的指责。
其实再回头看这些恐慌,显得很非理性。生命是最重要的,这当然没错。但关键是,无论是从事故率来衡量还是从死亡率来衡量,高铁都是人类历史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没有之一。2013年高铁旅客运输5.3亿人次,航空国内是3.27亿人次,接近2倍;2014年则接近3倍这一数据。高铁的安全性,远远少于包括航空、道路交通以及普通铁路旅客运输在内的任何一种交通工具。为什么飞机掉下来没有那么大的社会震荡,而遇到动车相撞则歇斯底里?或许还在于:高铁是一种新事物,对创新,我们的社会往往更加求全责备!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一部中国高铁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创新创业和社会惯性心理博弈的缩影。这也说明,中国社会还不够成熟,还有一些容易滋生民粹主义的土壤。对于创新,我们的民众还不够宽容;对于创造,我们的民众还不够平和;对于试错,我们的民众还不够淡定。善良的人们,还很容易被一知半解所支配,被道听途说所蛊惑,进而非理性地发言和行动。
钱学森在临终前,曾经发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与李约瑟难题一脉相承,成为了关于中国创新的一道艰深命题。钱学森老人自问自答:需要社会具备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能够鼓励与众不同的创见,更有浓厚学术氛围与竞争气氛。
中国现在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小,这是一个好消息,同时也是一件坏消息。因为它说明,我们的后发优势正在逐渐消耗殆尽,下一步发展,更多必须依靠我们自己的创新创造来支撑。人口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也要求我们的产业发展,从依靠便宜的劳动力,向依靠创新创业转变。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汲取中国高铁突破性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营造一个能够宽容失败、更加从容淡定的社会心态和社会氛围。
中国的未来发展,实在有赖于此。


服务华人社会,打造交流平台,架设中巴新友谊金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图文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CopyRight 2016 巴新中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2021023911号-1  技术支持:金纯.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