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公然插手美国最大禁忌之地,真相惊人!

[复制链接]
查看: 3780|回复: 0

5834

主题

6714

帖子

22万

积分

管理员

网站创始人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9167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20:0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2日,一则消息沸腾了中东。据媒体报道,未来5年,中国将以不同方式,拿出550亿美元,帮助中东实现工业化。

      比较一下,亚投行56个成员国,加起来的资本金是1000亿美元,而一个中东地区,中国就要拿出550亿美元,这个手笔,绝非等闲。

      它是中国重塑世界工业化方向的大胆一步,而中东工业化,是美国50多年来,对外政策的最大禁忌之地,因为它会威胁到美国金融帝国的最大外部支柱之一——石油美元。

     因此,中国踏出这一步,堪称孤胆之举,也是对美国资本帝国釜底抽薪的一步,未来想象,不可封顶。
     
       有关外汇储备投资的一个似是而非的看法

       在谈论更多之前,我们还有必要,先澄清一个似是而非的老问题。一旦谈起中国的对外投资,就有人说,中国又做了冤大头,只会撒钱,何不投资在国内?国内这么多落后的地方嗷嗷待哺呢?

       这个问题貌似有理,实则完全错误。

       中国央行手头的外汇储备,是非冲销购汇所得。购汇所得,很好理解,就是说,是从居民手里买来的,哪个国家的外汇都是这样的,所以这句是废话。

    关键是非冲销,也就是说,这笔买外汇的钱,央行不是从市场上筹的,而是以基础货币的形式印的。

     因此,这笔外汇所对应的人民币,在国内已经到了个人手中,它早就以不同的形式(比如有人买房,买股票,有人做投资,有人做慈善),对中国经济投资了。外汇储备如果在国内投资的话,会造成真正的货币双发,也就是一块钱的资产抵押,发了2块钱的钞票。这不可避免地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所以,中国当前的外汇储备,只能投资国外。

        央行目前手头外汇储备,是3.3万亿美元。这笔钱,怎么花,是个大问题。因为购买美国国债,收益是很低的。其他国家的国债,还不保险。所以,做一些稳定收益的有国家担保的贷款,是比较好的,起码比美国国债收益高一些,美国国债就是个保险,收益非常一般。

        这次550亿美元的促进投资方案,是怎么回事呢?不妨具体看看这些意向,150亿美元的中东工业化专项贷款;100亿美元商业性贷款,支持开展产能合作;10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同阿联酋、卡塔尔设立共计200亿美元共同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中东传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高端制造业等。
        
       可以看出来,基本是贷款,利率应该会以美国国债为参照,很大概率不会低于美国国债收益。

       美国输出工业化,成就一个金融帝国,关键是选对了方向

        重要的是,这些贷款,是随着中国的产能一起输出的,因此,有利于将国内的产能变现为海外资产,为什么如此,朋友们可以参阅1月17日政经纵横谈《亚投行用美元结算,暗度陈仓的典故,要重演了》。其实,输出工业化,这件事情,迄今做得最成功的,是美国。

       从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化输出以来,美国的海外资产,从区区数千亿美元,暴涨到了今天的23万亿美元以上,这是美国成就今天的金融帝国的最重要基石。

    其实,当初美国人的高明之处,不仅在于输出工业化,更重要的,在于输出工业化方向的战略选择!

       当时的情形,是世界油价刚刚经历了10年暴涨,苏联正处于巅峰时代,在1979年出兵占领阿富汗之后的几年里,西方还看不到苏联后来的突然崩溃的可能。

    要知道,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1988年他75岁生日的时候,还写了一本名为《1999,不战而胜》的书,在书中,尼克松认为苏联在今后依旧会采取进攻主义政策,美国要争取占上风,除了要改进与苏联的谈判方式,保持与苏联的竞争优势之外,就在于将其美式自由主义精神传播到世界,尤其是中国。由此可见,即使在苏联、东欧事变前夜的1988年,美国还没有预料到苏联会在2年后突然分崩离析。

       在1980年代,美国决定输出工业化开始之际,就已经把目标,锁定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因为,这是最好的、将中国从苏联的势力范围里拉出来的办法。

      历史证明了这个选择的巨大威力,中国与西方市场,建立了最紧密的经济与资本联系,失去中国经济与市场的苏联,不到10年就土崩瓦解。

      当然,美国在主导向中国输出工业化的过程中,并没预见到后来物质财富生产能力的失控问题,也就是中国自身生产能力的崛起,会对美国庞大金融帝国的利润来源形成威胁的问题。不过,总体而言,中国的竞争是符合西方规则的竞争,美国是可以接受的。

       印度工业化,与中东工业化,以前只有一种可能

       从历史来看,一个时代,只有一个区域能够比较好的实现工业化。在中国工业化的时代,差不多走完之后,全球目标已经在聚焦下一个工业化的区域。从历史可以知道,这不仅是经济的布局,更是地缘政治的大布局。而全球,有资格引导这个布局的国家,只有区区几个。

         当前来看,最有潜力实现新一轮大规模工业化的区域,有两个。
          一个是中东,一个是印度。印度的优势是人口密集,但资源贫乏;中东的优势是,人力资源、油气自然都很丰富。人口规模大约5亿,能源的价格低的要命,沙特原油开采的成本,是6美元一桶,比较一下,中国是30美元一桶,美国是40美元一桶。

         这两个地区,谁先实现工业化,其实意味着不同的地缘政治结果的。这点,我们看看美日的选择,就知道了。

    美国与日本,现在力挺的是印度的工业化,日本不仅曾经提出1000亿美元的贷款计划,要帮助印度搞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公开主张与印度搞价值观同盟,压制中国。美国智库与媒体,也鼓吹印度将来会超越中国。美日的用意,是扶持印度,来制衡中国。
      
        中东地区渴望工业化的历史,已经有60多年,但一直不受西方欢迎,首先是因为,在西方的潜意识里,中东地区是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之处。美国人亨廷顿,曾经写过《文明的冲突》,就谈到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难以调和,这极大的影响了西方国家对中东国家的产能输出。

       当然,美国之所以不愿意中东工业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它想控制中东国家,把它们当做是自己的棋子,势力范围。因此,希望保持中东地区,作为单纯能源供应国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这些国家。

     而压制中东地区工业化,也是迫使石油美元,长期投资美国市场的一个保证。这一点,美国知名的政经学者,赫德森就曾专门谈过,他指出,沙特等中东国家,想通过石油美元,实现本国工业化的梦想,注定是不受到美国欢迎的,是美国对外政策的禁忌之地。只有不断地购买美国国债,才是美国所乐见的事情。

        所以,中东工业化失败似乎是必然命运。

     只有中国,能够重塑世界工业化的道路

       可以说,从地缘政治,文明背景等角度来看,在中国之前,没有哪个国家有力量,能改变中东工业化的命运。

      首先,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这样的文明宽容心态。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美国的一个很有名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全世界的大国中,中美是两朵奇葩,美国是宗教信仰程度最高的国家,而中国是宗教信仰程度最低的国家。

    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是最容易和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合作的。

       记得2015年8月10号的《纽约客》杂志,曾经做过一个题为《在埃及卖内衣的中国人》的报道,说的就是,中国人可以突破其他西方国家,所无法突破的中东习俗禁忌,和中东国家做任何生意。这点,对很多西方国家,是不可想象的。

       确实如此,中国的这种文明宽容的特质,非常有利于中国与中东国家合作。当今的中东国家,不论是逊尼派掌权的沙特,还是什叶派掌权的伊朗,或者是世俗化的埃及,都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这样的情形,在全世界大国中,可以说,绝无仅有。

        所以,向中东地区输出工业化,是中国所独有的优势。其他国家,即使有这个想法,也难以做到。也就是说,只有中国,才能这样去一力独揽,改变下一波世界工业化浪潮的地缘格局。

       对美帝的釜底抽薪,说到底是更大一级别趋势的产物

        一切变化,看似设计,但最内在原因,都是发乎自然。

     中国与中东在经济上远比中印要互补,帮助中东工业化是成本更低,收益更大的选择,而中东选择中国,也是如此。

    中国的这一步,将不可避免地带来,有利于中国地缘政治的变化,它会冲销美日力挺印度工业化战略,对中国的制衡效果;同时会对美国的金融帝国,形成釜底抽薪的效应。

     对美国这个金融帝国来说,最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石油美元,离开美国,变成石油欧元,或者石油人民币。

     欧元局限于西方文明的偏见,难以从根本上威胁石油美元,而人民币则不同,此次中国力挺中东工业化,已经显示出了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巨大优势,随着中国向中东输出工业化,石油人民币,必然会成为选项。

     这是美国50多年来,一直极力阻止的事情。也是美国反对中东工业化的真正原因所在。

      而这一切,未来将可能会成为泡影。

       但是,这也许并非中国所有意设计。

     从根本上来说,它是更大一级趋势的产物。譬之春夏之时,发育万物,何等盛大流行之气!然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岂无风雨雷霆,亦只时发间出,不见匠作之迹。这便是最高级别的趋势。

服务华人社会,打造交流平台,架设中巴新友谊金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图文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CopyRight 2016 巴新中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2021023911号-1  技术支持:金纯.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