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懂体恤民艰 《人民日报》批月光北漂掉钱眼遭围殴

[复制链接]
查看: 3912|回复: 0

5834

主题

6714

帖子

22万

积分

管理员

网站创始人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9167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14 06:1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月薪八千成了月光族,你以为光忍受生活的艰辛就可以了吗,不行!你的生活态度更逃不过精神的谴责,党报发话了,对于这些在一线城市月入八千仍月光的人,《人民日报》评,别掉钱眼里。



一线城市的生活状况到底什么样?月薪八千真的不够花吗?网友“花花世界不必当真”就抱怨到“在深圳,你不仔细点花钱,八千月薪很可能熬不到月末。这个薪水在深圳连买小产权房都困难,房租一年涨两次,每次都高过工资涨幅,加上物价越来越高,很多人在深圳存钱一年少过一年了。”通过深圳的案例,看来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每月拿到八千块生活还真是艰苦呢,我说《人民日报》啊,对着这么一大波月底只剩三百块或者月光的人说你们不能掉钱眼里,是不是太残忍了些?

还有一位网友“目不转睛”更为形象的解释到“不掉进钱眼里,是在物质生活已经没有问题了的情况下,不应该再只盯着钱看,而应该转往精神世界寻求更高的满足。但是肚子还不饱的情况下,不盯着钱看,空着肚子喊口号,而且必须是积极向上的,这就好比你让没吃饱奶的孩子不哭一样,可能吗?孩子不饱不给喂奶让他去玩,说玩就忘了饿了,可行吗?”这位网友形容的真是贴切,请问《人民日报》,精神食粮也能填满肚子的饱?

作为在一线城市打拼的人,北上广的网民最有发言权,一位搜狐北京市网友“乐风风了”反驳《人民日报》的说法“不掉钱眼里,说的很容易,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日子还是需要钱来过啊”。另一位北京网友“大尾巴鹌鹑”也说“物价太贵,肯定月光!”一位来自浙江省金华市的搜狐网友“用热忱的心面对”虽然没生活在北上广,但人家对对生活成本也深有体会“民以食为天,不要站着说话不想腰疼!” 这确实不是一个好的现象,人不能掉钱眼里,但是人也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吧。



当然,《人民日报》也不是单纯的批评这些月光族,他同时要求年轻人不要只盯着吃饭睡觉这些基本的东西,人生要有理想,有目标。这话看起来也没什么问题,马云大叔不是也说过吗“人一定要有理想,万一实现了呢?”但是饱尝人间疾苦的网友可不这么想啊,在帝都生活的“轩辕临江”说“有理想,相信未来固然重要,可一日三餐,出行居住哪一条不要钱?!不是人掉钱眼里了,而是他们的收入只够生存而非生活。一个饿着肚子,居无定所的人还会去想那些形而上的东西吗?”

想想也是,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吃不饱饭那什么谈理想,最起码的,你都地方住还搞什么上层建筑,人首先得要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然后才能识人间烟火。有位搜狐安徽省蚌埠市网友“江山易老”调侃到“日报的意思是只要思想境界达到了某种高度喝西北风也能饱肚的。”按照这个逻辑,那是不是如果活在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里估计月入800也是够花的?如果真是这样,请用《人民日报》把我埋葬了吧,让我摆脱月光,去寻求《人民日报》所说的那种思想境界。



除了人生理想,《人民日报》还不忘谆谆教导大家,生活态度要转变,“逃离北上广”是一种经济学意义的理性选择,这一点有些人到是挺赞同,来自山东省泰安市网友“ProfMarrow”说“八千月薪,包你在泰安过上小资生活,顿顿有肉吃,什么样的姑娘任你挑,拿大臣的钱去皇城过天子的生活,可能嘛?”一位北京网友“潘朵拉的蓝色琉璃碎梦”也说“人要没有满足感,他有多少钱也是不舒服的,把地球都给他,他还想着要月球呢,人心无拘蛇吞象。在北京想想拿两三千的工薪阶层,你拿八千的月工资算是够幸福的了。如要不知足,请离开北京另行高就。”



人民为《人民日报》操碎了心,理性的观点照样被网友们奚落一番,搜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网友“不服朝霞斩落日”嘲笑到“这个报可真逗,让人家回家,请问:你们这少数的城市把几乎把全国的资源都集中在你这了,请问:这些学生回家干嘛?全民创业?请问:都做买卖,东西卖给谁?你见过哪个国家的人民都做买卖的?不做买卖,请问:三四线城市只有可怜的几个相对比较大的企业,能容纳那些回家就业的人员?你火星来的吧。”

要想解决人民不向钱看的唯一办法就是先解决钱怎么才够花的问题。“独木桥”点破问题所在“人民日报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应该分析为什么以前800元活的很好,现在8000元还不够用的,这才是根本。”另一位网友“一只好猫520”也指明了该关注的重点“什么叫掉钱眼里了?你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如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对。”记得上学时课本里写: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报》,你还得继续学习政治啊。

对于收入怎么才能够花的问题,搜狐广东省江门市网友“自以为是的爱情”给出了实际解决办法“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就必须由政府出面、平抑制物价。外国不少的月收入也只是三两千,但当地的食品等消费物价是相当低的,这是政府以比较合理的价格从种植、养殖行业高采购,在以有利于广大市民降低生活成本的价格进行零售,政府的补贴到位,人民就真正享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关怀,幸福指数就高了。”

要想人民不掉进钱眼里,首先国家就不能老盯着人民的钱袋子,总是教育人民不要掉钱眼里,国家能不能也别掉钱眼里?多减免点税费增加点社会福利,先把住房,医疗,教育,交通,环境等问题解决了再说掉不掉钱眼的事情。就像这位上海市搜狐新闻客户端网友所说“不去反思为什么现在生活成本那么高,反而去责怪你掉入钱眼,可笑,可叹,可悲”。



人民日报原文

周末,微信朋友圈被一条“月入八千在北京怎么活”的帖子刷屏了。扣除五险一金、租房、吃饭、人情往来、孝敬父母等开支,8000元的工资最后只剩下384.9元,而且这还只是满足一些基本需求,说白了,活得还挺“克制”。

笔者的许多朋友只转发不评论,在周末的朋友圈里静静地增添一种自嘲式的认同感和无奈。

这笔账算得对不对呢?

应该说,有合理性。在北上广这样的特大城市,生活成本必然高,挣得不少花得也多,在世界其他特大城市,比如东京、纽约也都是如此。长安居大不易,吃饭贵、租房贵、社交贵……背后体现的正是人口聚集与资源稀缺的矛盾。这里机会遍地但竞争激烈;有广阔的发展平台,也有“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的残酷;有“人聚财聚”效应,也有“大树底下不长草”现象。对许多人来说,“逃离北上广”其实是一种经济学意义的理性选择。比较收益和成本,别的城市可能更划算,回家乡发展的“性价比”近年来确实也有所提升。都能过河,干嘛非得挤在一座桥上呢?

然而,这账算得却有些不全。首先,这是个静态算法。没有把可增长性算进去。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哪里发展,一般都有一段捉襟见肘期,因为劳动力价值还不够高。如果以5年为期,或者10年为期呢?因为北上广的机会相对多一些,许多人可能会上较大的台阶。阿强也许创业成功了,小雨也许做到管理层了,更多的朋友有了原始积累后可以投资理财了……刚工作艰苦些,似不必过于忧心忡忡。

此外,人并不是单纯的经济动物。人生的目标并不以经济最大化为依归。这不是喊大口号,看一下身边,多少朋友都是这样选的。有人觉得,虽然到别的城市也许挣得不会少,但这里的事业更适合自己。除发展机会外,北上广的生活环境、交往模式、交往的“朋友圈”,都有独特的吸引力。有人不愿意选一眼能看到自己30年后样子的安稳生活,就喜欢大城市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新鲜状态。甚至,有朋友微信我说,为了“国图浩瀚的书海和人艺那一场《雷雨》”留下行不行?……人不能不食人间烟火,但也不能掉钱眼里。

无论留下还是离开,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每一种选择都值得尊重;北上广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而是一片需要奋斗才能品尝成功的希望之地。

《人民日报》( 2015年04月13日 15 版)仍月光:别掉钱眼里

服务华人社会,打造交流平台,架设中巴新友谊金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图文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CopyRight 2016 巴新中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2021023911号-1  技术支持:金纯.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