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香港人说几句。我们70后心里,香港曾经是我们心中的圣地。艾敬的1997,真的是唱出了我们的心声。现在香港变成这个样子,很难过。我不愿意去香港,就想在心里,保留住90年代那美好的香港映像。
香港的核心问题是房价,真的很难办。穷人要求多建房,降房价,有房阶层极其反感降房价。如果大规模建设廉租房,就香港七百万人口,又不允许内地人购房,势必导致购房者急剧减少,房价暴跌。怎么办?嘿嘿,让他们吵,别理他们。
香港人爱运动,一天到晚在外面,不是打球就是逛街,连吃饭都喜欢在外面大排档解决。原因很简单,家里房子小了。
一些香港人最希望回到20年前。内地所有的进出口,都去香港转一下,让他们开个票,就赚得盆满锅满。内地工人的工资,月薪30美元,任劳任怨,看上哪个妹纸,就像是皇帝翻牌子。呵呵。不可能了。
【香港面临的问题,上海在十年前已经克服了】以前上海人也是自视清高,但被内地老板一冲击,也就认了,然后是想办法赚这些老板的钱,结果双赢。房价高了,福利好了,环境漂亮了,各得其所。现在香港是拒绝,结果是越来越差,不开玩笑,香港没啥竞争力,不是那些内地说不清楚的富豪去消费,早就呵呵了。
现在北京上海的年轻人心态,和香港年轻人有的一比。幼时的荣耀感,时常在心头涌起。月薪7、8千,在售楼处,面对女友,囧的无地自容。京沪工业越来越空洞化了,只剩下房子和奢侈品热销。越来越多的内地富人涌入,无情的刺伤着小沪小京们脆弱的心,又毫无反抗能力。公共服务被外地人疯抢,不禁怒从心来。
香港五十年代开始崛起,是因为上海彻底退出舞台的结果。现在上海又重新回来了,逐步取代了很多香港的作用,香港利润慢慢少了,地位慢慢降低了,心里不爽了。香港过了60多年的好日子,觉得好日子是天经地义的,这个就是执迷不悟。建议香港人学学上海人,认怂就认怂。呵呵
说了很多上海的往事,是对比香港。香港人正在走原来上海曾经的老路。那是不可能的。香港人不愿意面对现实,老是怀念过去,依靠垄断大陆对外贸易形成的制度性红利。香港人在想什么,大家心里都清楚,但那是不可能的。放弃幻想,才是出路。过去香港代替上海,成为远东明珠,现在跌落凡间,都是大势所趋
香港原有的经济优势和上海一样,是制度性安排带来的,不是香港人真的比广州人聪明。这种制度性红利被WTO冲垮后,原体制下,长期占便宜的中等收入人群心态就不好了。不过没关系的,3-5年后就习惯了。我小时候享受了很多的国企福利,夏天冷饮,冬天热水淋浴,过节发肉,早餐都是低价肉包,二室一厅免费。
香港经济发展史。50-年代,大陆逃难富人的资金。60-70年代,承接了欧美日的制造业,玩具衣帽鞋之类,后来搬到东莞了。70年代-80年代末,大陆进口困难,香港做大陆走私贸易,彩电录音机等。90年代到回归前,炒楼。97年-2000年,亚洲金融危机,大陆救助。2000年后,大陆游客送钱过去。就这个货色了
香港人的赚钱能力差。香港回归前,港人是可以自由移民,走人的,但是绝大部分港人离开大陆就无法养活自己了,所以不走。十几万移民去加拿大的港人,几年后,又回香港了。呵呵。如果没有大陆游客和大陆富人带钱去消费,香港很快会贫困的。这不是乱讲,是真的。香港实在是拿不出什么东西了。
香港的社会福利好,钱哪来的?因为香港,不向中央财政交税,不承担国防安全支出。呵呵。占尽便宜还骂人,过头了。
前几年,上海很多中下收入人群也心态不好,感觉外地人超过了上海人,调整了几年,也就认怂了。呵呵。香港人,很快也会这样的。
香港现在少数人激烈排内地游客,目的不是内地客,而是内部矛盾。内地游客的过度繁荣,导致有商铺和物业出租的富人,大大获益。而旅游业提供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多的是低工资的营业员、宾馆服务员、苦逼导游。这就导致了香港内部的贫富两极分化。少数年轻人希望拒绝游客,大家一起穷,倒逼转型。
香港旅游业旺盛,导致有几个商铺的富人赚钱轻松了,富人喜欢把钱投到固定收益项目,对高技术和高智商员工的需求越来越少,慢慢放弃了高风险和高科技。举例,香港电子业原来很强,现在没有一个自主品牌的智能手机!这就导致了底层青年无法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经济状态。摆摊vs服务员,都可以哦。
香港历来就是上海的备胎。只不过1949年,历史扭了一下腰,被香港捞了个大便宜。没事,历史长河,弯弯曲曲,最终还是会奔向大海的。今后,港妹来内地,也要排队摇号,例如那个在昆明被拦下来的香港女屌丝,长得那么难看,像个胖萝卜,还好意思来内地找机会?遣返!
京沪超过香港,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的问题?京沪和内地的一切生产要素和资金是自由流动,13亿人口,世界第一的进出口总量,养个京沪,那是小菜。有钱人赚了钱,都会去京沪留个小房子,自己不住,也可能是给孩子,退休用。香港故意搞封闭系统,没出路了。香港再不改,以后香港妹子都会失业。
解读香港。香港第一大优势:航运中心,船王是香港富豪的同义词,现在你还听说过有人叫船王的吗?第二优势:金融中心。尼玛啊,现在全世界外汇最多的是谁?又废了。第三优势:高端服务业。这更加搞笑了。医疗,不允许。会计,法律不通。咨询业,内地看关系。教育本来不如内地。唯一加分项目:炒房中介。
【香港最大的问题是,自我封闭的制度】举例,香港法律(会计制度),学起来很难。我学过的,看起来好费劲啊,但是学会了也没用。香港一共就6百万人口,只有浦东新区那么多,你说这么小的市场,养一大批高价律师(cpa),可能吗?香港的房价那么贵,如何创业,都不可能实现!
【香港的中介服务毫无意义。】这也是港人最得意的地方。康熙年间的扬州盐商,养了一批能工巧匠,盐商没钱了,能工巧匠也失业了,这么贵的服务,没需求啊。香港法律,放眼全世界,毫无用处。香港的会计制度,离开香港6百万人口,还不如一个内地会计证。香港就剩下房产中介,还独树一帜了。
【香港目前的繁荣是政策性繁荣,毫无价值!】香港号称是购物天堂,但自己不生产,只是个倒卖基地,只不过税收低一点而已。这纯粹是内地送钱给他。如果浦东、前海、重庆朝天门、河北白沟,沈阳五爱,通通变成变成免税区,港人大概要到内地来当农民工了。香港的法律、会计,没人感兴趣。金融市场,呵呵。
京沪和香港,走的是同一个路子。但京沪对内地资金涌入无限制,小日子超级滋润,没钱了卖块地,建好房子卖给内地的阔佬,ok啦。香港硬装纯情,阻碍了资金和人才的涌入,结果放进来一大群低价旅游的“夕阳红+村干部”,香港商铺宾馆的房东大收益,但普通人面临高房价高人工,创业环境彻底恶化。完啦!
根据伦敦巴黎香港的经验:今后京沪可能会成为纯消费性城市。富人在外地赚钱,在京沪花钱。穷人面对的是:房价奇高,工资很低。服务性行业,大部分工资不高,少数高端例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香港很多本地人渐渐沦为毫无希望一族,10年前削尖脑袋移民过去的人,大部分还在贫民区混,后悔至极。
小时候,80年代,看报纸说,香港人接待朋友,都是在外面的茶餐厅请客,从来不去家里。那时候,上海没有什么餐厅,都是家里做菜请客。记得某亲戚要做生意,请客了一个大人物,都是在家里炒锅做菜,当时觉得很正常,很不理解。现在上海人基本也不在家里接待任何人了。
香港人现在装清纯了,经常指责内地游客素质差。实际上,包二奶,楼凤,走私、吸冰,血泪工厂,打劫,大圈仔,拍裸照,每一样都是香港人,手把手教给大陆的。现在开始玩清纯路线了,呵呵,香港出影星,是有群众基础的。
上海的伟大,不在于人,而是地理位置。上海是长江和海岸线的交汇点,四川猪鬃,湖州蚕丝,澳矿晋煤,水运就可以进出口。洋货北上西进,又是一马平川的陆地。上海是外贸海运最方便的港口,过去百年贸易和加工点的最佳地点。上海开埠后,就没广州十三行了。上海贸易发展后,香港的备胎作用可以删除了。
好几个内地高考状元主动退学香港,为啥?很简单,香港大学的东西,没用啊。学经济类的,毕业后没有需求,学科技类的,还不如在内地,或去欧美。学文科的,真不如直接退学算了,当记者,关键是漂亮。不用谢。
我认识到房产投资是1998年,那时候浦东已经有卖商品房了。有一次和一个香港人聊天,那时候,香港人在上海还是稀罕人物,他就说:香港人没有养老金,也不存钱,凑够了钱就买房,退休就吃房租,生大病就卖一套。当时我们还是计划经济思维,觉得似是而非。后来,我就比别人提前多年悟到投资房产的重要性。
|